首页

优美之家论坛

时间:2025-05-30 06:15:14 作者:商务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超大市场 浏览量:93932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齐芳)占全球森林总面积23%的山地森林,多数位于地震带上,常受到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干扰。那么,地震会不会影响森林生长?又是如何影响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梁尔源研究员等,通过建立全球树轮年表与1900年以来地震事件的时空联系,发现在中纬度地震带相对干燥的地区,地震后10年内树木生长量显著增加,且对降水响应的敏感性增强,其潜在机理可能是地震后产生的地表裂隙促进降水向深层土壤入渗,增加了树木可利用的水分和养分;但在年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震后树木生长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更多入渗增加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0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为探索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姗副研究员介绍,研究团队根据树轮样点受地震影响情况、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特征,将全球山地森林划分为七个研究区域,在树轮宽度序列中分离出地震等干扰信息,探究了地震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全球多个研究区,震后出现树木生长增加与减少的样点,在气候条件或地形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中纬度多个研究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增加的样点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或不利于降水储存的地区;而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普遍下降。在树木生长增加的地区,地震后树木生长对生长季降水的利用率升高。遥感观测的土壤水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在地震后也减弱,说明土壤水增加。

  该研究表明,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影响降水再分配过程,从而影响长期树木生长趋势,揭示了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多圈层链式响应的时空过程,是体现地球系统过程与功能的典型案例。同时,该研究强调了树轮的时(长时间跨度)空(多圈层连接)隧道作用,是打破圈层隔离,理解地球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研究载体。(光明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30声枪响,多人受伤 美国费城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2022年7月5日起,李某忠未再到运输公司工作。之后,他向和静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提出仲裁,要求运输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2023年1月,仲裁裁决认定,李某忠与和静县某运输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驳回其全部请求。李某忠不服,上诉至法院。

(两会速递)刘结一谈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范围最广国际合作平台

在近日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幸福唱中国·香港维港千人交响大合唱” 等活动上,各界人士以歌舞为媒,唱颂辉煌成就、展望光辉未来。

香港特首:认真检视暴雨预警 拟强化排水系统

视听友好工作组成立大会暨视听友好中国行(北京站)7月16日在京召开。视听友好工作组将全面开展视听电子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友好体系建设。

新政迭出,买房时机到了?

东莞4月25日电 (许青青 李获)2024年“松湖杯”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大赛”)启动仪式暨松山湖科技政策2.0推介会25日在东莞市举行。此次大赛由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局主办,即日起,正式开放报名通道,面向全球征集优质产业及初创项目。

广西自然资源系统举办竞赛培养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人才

北京10月14日电 10月14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在北京出席2024年全球国家评估能力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